您好,欢迎进入bob半岛有限公司官网!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邮箱:bobbandao@126.com
电话:0898-6666888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bob半岛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bob半岛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2013年报告

发布日期:2024-01-30浏览次数:

  bob半岛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2013年报告本项研究目的在于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企业经营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对其变化情况进行跟踪。本报告的基础数据来自2006年、2008年、2010年和2012年对全国各地4020家企业的四次调查,基于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当地经营环境各方面因素的评价。

  本报告中样本企业的地域分布包括中国的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下简称为各省份)。由于和青海的样本企业数量过少,代表性不足,因此在分省分析中未包括在内。本报告也不包括、香港和澳门地区。

  基于上述企业调查数据,我们建立了《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我们用8个方面指数和1个总指数对企业经营环境进行评价。这8个方面指数分别是:政府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企业的税费负担、金融服务、人力资源供应、基础设施条件、中介组织和技术及营销服务、以及企业经营的诚信社会环境。在8个方面指数以下各设若干分项指数和基础指数。调查数据采用从1到5的赋值评价某一方面的企业经营环境。其中5表示“很好”,3表示“一般”,1表示“很差”。个别数据采用了定量指标①。

  ①该项研究参阅了若干国内外相关文献,如世界银行,2005、2007;IFC,2011;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2011;及我们自己以前的研究,如樊纲、王小鲁、朱恒鹏,2011。

  本报告第一部分描述各省份企业经营环境在2006年到2012年期间的总体状况和分省排序。第二部分报告企业经营环境八个不同方面的进展。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不同规模企业、不同行业企业和不同地区的经营环境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第四部分综述发现和结论。

  数据显示,在2006年到2012年期间,全国各省份的企业经营环境总指数(总体评分)的平均值大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见图1),2012年比2006年上升了0.17分,显示企业经营环境在总体上趋向于改善。但其中在2009-2010年期间,评分有所下降。2011-2012年期间的评分上升并没有完全抵消前一时期的下降。同时,2012年的平均3.05分仅仅是一个略高于中性评价3.0分的评分,还需谨慎对待,不应过度乐观。

  2011-2012年期间,在全国有数据的29个省份中,有19个省份的企业经营环境总指数上升,10个省份下降,说明最近这两年间全国企业经营环境有所好转。而在2009-2010年期间,29个省份中有27个出现了总指数下降,显示这两年间企业经营环境出现消极变化。在我们的上一个报告中可以看到,在所有7个企业经营环境方面指数中,有5个方面指数的平均值出现了下降。它们是:人力资源供应、金融服务、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政府行政管理、基础设施条件。

  对于企业经营环境发生逆向变化这一现象,我们在上一个报告中还无法进行更具体的解释。而在经过了近两年企业经营环境恢复性改善后,我们有可能对导致当时经营环境退化及后来改善的原因做出判断。

  首先,在金融服务方面,2009-2010年期间货币和信贷大幅度放松,以及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对企业经营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00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比2008年末猛增10万亿元,2010年末又比2009年末猛增8万多亿元。虽然银行大量增加,但主要是用于政府大型投资项目的中长期,行政调节程度上升,市场调节程度下降,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挤压作用。2010年末与2008年末相比,中长期增长了86%,短期只增长了33%,其中对企业的短期只增长了17.6%(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官方网站)。考虑到这期间经济增长和企业成本上升的因素(名义GDP增长27.9%,城镇单位平均工资上升了26.4%,多数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实际上这期间的信贷形势变化对多数企业正常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供应是具有紧缩性质的。

  而在对企业的中,银行偏爱大企业的倾向比较明显,小型和微型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主要只能依赖自身积累和民间融资。“金融服务”方面指数显示,2009-2010年期间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有所下降,但企业需在正常利息之外付出额外费用的情况反而上升,同时民间融资的难度上升。这反映了信贷政策及其实现方式对市场环境的不良影响。

  上述情况在2011-2012年期间有明显改善。这期间短期显著增加,中长期增速放缓。金融服务指数显示,虽然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基本未变,但支付额外费用的情况明显减少了,同时通过民间渠道融资也相对更容易了。

  其次,2009-2010年期间,“政府行政管理”和“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两个方面也出现了退步。在“政府行政管理”方面,“政府效率”和政策“公开、公正、公平”评分都有明显下降。“政府廉洁”持平,只有“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有明显改善。在“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方面,“司法公正与效率”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保障”在此期间都有明显下降,导致该方面指数下降0.17分。

  上述这些情况显然与当时的扩张性宏观政策有关。这是因为大规模政府投资和政府指导下的大规模信贷投放,大大提高了政府影响资源配置的程度,弱化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对公平公正和有效地分配资源都有某种程度的不利影响。

  在2011-2012年期间,“政府行政管理”方面有了一定改善。其中的“政府廉洁”分项指数改善比较明显,“公开、公正、公平”略有改善。另两个分项仍有下降,但“政府行政管理”方面指数评分是提高的。“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方面指数也有一定程度的回升。

  其三,“基础设施条件”方面在2009-2010年期间评分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而在2011-2012年期间出现了一定程度回升。这反映的显然是基础设施服务状况的变化,可能与前一时期大规模投资和2010年经济复苏迭加导致的投入品运输量大量增加和用电量增加有关(2010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是2004年以来的高点),这引起一些地方运力和供电紧张。另外2010年下半年,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而采取行政手段拉闸限电,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显然也是导致基础设施条件评价下降的一个原因。

  最后,在“人力资源供应”方面,2009-2010年期间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工人的供应都出现了评分下降。这看来也与伴随扩张性宏观政策而来的经济出现偏热迹象有关,因对人力资源的旺盛需求加剧了其供应短缺。2012年,该方面指数的评分仍然低于其他方面,但相比于以往各年,出现了好转。

  以上对2009-2010年期间企业经营环境退步原因的分析,并不否定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实行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当时在我国出口产业受到世界市场不景气严重打击的情况下,实行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必要的。这使我国经济迅速摆脱了危机的影响,保持了较快增长。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当时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力度、手段及实现方式上都有一些值得探讨之处。

  在财政政策方面,当时过多偏重政府投资,没有更多利用其他不影响市场机制作用,而且有利于调整结构、改善收入分配、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及改善环境的财政手段,例如改善小微企业经营环境的减税措施,改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在货币政策方面,信贷投放过猛,过多用于保证政府投资项目,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过度扩张缺乏节制,对市场机制和企业运行起了某些干扰作用。

  此外,在各级政府被赋予资源配置的巨大权力的时候,政府自身的公开透明、纪律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就非常关键。没有这些机制发挥作用,就有可能导致政府滥用权力、错误配置资源、贪污泛滥等现象,对企业经营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表1是根据企业经营环境总指数评分,对我国各省份2006-2012年期间的企业经营环境,按从好到差的顺序进行排序的结果。表1各省份企业经营环境相对排序(2006—2012年)(略)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省份的排序变化很大,并不一定意味着其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来看,所有30个省份在2007-2008年间的经营环境评分都有所上升;除山西、云南外的所有省份在2009-2010年期间评分都有所下降;多数省份在2011-2012年期间评分有所上升;但升降幅度各不相同。

  事实上,排名变化只反映各省份相对位置的变化,其企业经营环境的进步或退步,要通过企业经营环境指数评分的变化才能更准确的反映出来。各省份历年的评分数值(见表2)显示,全国除新疆之外的各省份2012年的企业经营环境指数评分均高于它们自身2006年的评分。全国的平均分从2006年的2.88分提高到2012年的3.05分,说明绝大部分省份在此期间企业经营环境都有一定程度改善。

  此外,一部分原来较落后的中西部省份,经营环境改善幅度大于原来评分较高的一些东部省份,使各地区企业经营环境水平呈现出缓慢收敛的趋势。显示近年来东部地区企业经营环境改善的速度有放慢的迹象,值得引起注意。

  在2012年的企业调查中,我们除了分项收集企业对各项经营环境的评价外,也征询了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障碍因素的意见。问卷中这一问题是:“在以上因素中,您认为构成目前贵企业经营的主要障碍有哪些?(最多选五项)”。此处“以上因素”是指问卷中列举的影响企业经营的28项外部因素。

  总共有3285位企业负责人回答了以上问题。我们将这28项影响因素归纳为企业经营环境的7个方面,包括:政府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的法制环境、企业税费负担、金融服务、人力资源供应、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企业经营的诚信社会环境。其中未包括基础设施条件。但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在所有8个方面指数中评价最高,因此此处该方面缺失基本不影响关于企业经营障碍的评价。

  统计结果显示,按照企业所列的首要障碍因素排列,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构成了第一位障碍,有33.7%的企业将这方面的因素列为首要障碍。其中,表2各省份企业经营环境指数总体评分及其变化(2006—2012年)(略)

  注:表中的数字为各省份企业经营环境指数的总体评分,取值范围在1-5之间,较高的评分表示较好的企业经营环境。最后三列数字表示评分的变化,变化为正数表示两年间评分上升(企业经营环境改善),负数表示评分下降。个别省份评分变化与两年评分的差额稍有出入,是尾数四舍五入所致,后文同。多数抱怨集中在政府行政和政策“公开、公平、公正”的问题,包括政策和规章制度不公开透明、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不公、各类企业没有享受公平的国民待遇。其他障碍因素还包括“政府效率”低下(主要是审批手续繁杂)、“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政府官员廉洁守法”存在问题。

  第二位障碍是企业税费负担。有30.3%的企业负责人把这方面的因素列为首要障碍。其中主要抱怨集中在“税收负担过重”上。这种情况有可能与税务部门为完成任务而征过头税有关。某些税务执法人员徇私舞弊而导致税负畸轻畸重,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第三位障碍是人力资源供应短缺。有16.1%的企业负责人把这方面的影响列为首要障碍。其中按频数大小排列的影响因素依次是技术人员短缺,熟练工人短缺、管理人员短缺。

  第四位障碍是金融服务不到位。有14.3%的企业负责人把这方面的影响列为首要障碍。其中绝大部分抱怨集中在“银行难”;另外“银行实际利率高”、“从银行有额外费用”、“从民间渠道筹资难”、“民间渠道筹资利率高”也占一定比例。

  表3比较了2012年和2008年影响企业经营的障碍因素的变化。2008年的企业调查显示,影响企业经营的最主要障碍因素是金融服务不到位,占有效样本总数35.0%。其次的障碍因素才是政府行政管理问题,占29.3%。第三位的障碍是人力资源短缺,占21.3%。(2008年该项调查未包括税收负担问题,但包括了基础设施条件)。

  2012年与2008年相比,政府行政管理问题的障碍比重从29.3%上升到33.7%。难的问题有明显缓解,比重从35.0%大幅下降到14.3%。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有所缓解,从21.3%降到16.1%,但这两个方面仍然都是困扰企业经营的主要问题之一。

  上述情况说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任务。重点在于解决行政公开透明、依法行政和公众监督政府的问题,以及政府政策的公平性问题。税制和税收征管对企业经营环境来说同样是关键问题,需要进行评估,需要解决征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注:表中所列障碍因素中,有些是正向的,例如“政策公开公平公正”,指没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有些是负向的,例如“地方政府过度干预”,指存在过度干预的问题。还有些是表达数量的,例如“技术人员”是指缺乏足够的技术人员,“税收负担”是指税收负担过重。因篇幅的关系,表中省略了各因素的指向,请读者注意。2.企业经营环境八个方面的进展

  我们的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从八个方面来考察我国企业经营环境的进展状况(已在第一部分列出)。其中每个方面指数下设一个或几个分项指数,每个分项指数又由一个或几个基础指数组成。企业税费负担是2012年新设置的方面指数,以前年份没有数据。表4给出了2006-2012年全国企业经营环境指数8个方面的总体评价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8个方面指数按评分从低到高的排序,与上一节所列企业负责人对企业经营的障碍因素排序的结果有明显出入。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区别,是上一节反映出政府行政管理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对企业经营有严重影响;而在本节的方面指数评分中,政府行政管理2012年评分还相对比较乐观,高于3.00分的中性值。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与两类信息的评价方式有关,反映了企业经营环境影响因素的影响严重程度和影响面的区别,同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说明如下。

  在企业经营环境指数中,政府行政管理方面指数包括“公开、公平、公正”、“政府效率”、“政府行政干预”和“政府官员廉洁”四个分项指数,各分项指数下面还包括几个基础指数,内容比较丰富。这是因为政府行政管理涉及的问题较多。在指数计算中,分项指数由各基础指数的平均值构成,方面指数又由分项指数的平均值构成。

  一般而言,基础指数越具体,包含的信息越丰富,但同时企业遇到某一类具体问题的概率可能也越低。没有遇到此类问题的企业在进行评价时,则更有可能倾向于作出中性或高于中性的评价。这无形中会使评价的平均值发生某种程度的收敛,即在涉及负面因素时,企业评价的平均值可能导致某种程度高估,而在涉及正面因素时,也有可能导致某种程度低估。这也会影响到上一级指数的评分。这是基于主观评价方法的指数常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但上一节关于企业经营障碍的评价情况不同。在企业直接对导致经营障碍的首要因素进行评价时,因为每一类具体问题都有可能构成企业经营的障碍,我们必须把这些障碍因素的发生率按方面加总(而不是求其平均值),从而得到该方面的合计发生率。在政府行政管理方面,每一项具体问题(包括政策和行政不公开不透明,行政执法不公,企业享受不到平等的国民待遇,行政审批手续繁杂,政府干预过多,等等)导致企业经营障碍的单项发生率都在8%以下,但这些因素加总就导致了33.7%的企业面临经营障碍。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到,企业关于经营首要障碍因素的判断,提供了更直接的信息,有较高的可信度。而基于他们对各项基础指数评价的平均值形成的方面指数,则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偏高的评价。我们提醒读者在使用这些方面指数时加以注意。但尽管可能存在这样的不足,指数在衡量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企业间的经营环境差异,以及衡量企业经营环境跨年度变化等方面,仍然是有效的而且不可缺少的。

  从表4可以看到企业经营环境在2006-2012年期间发生的变化。在8个方面指数中,税费负担是新设指数,其余除基础设施条件之外的6个方面指数都有提高,平均提高0.20分。其中,人力资源供应和金融服务增幅较大,分别提高了0.31和0.66分。基础设施条件下降了0.25分。

  本节考察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的差别。后者包括企业、非国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其他内资企业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在2012年的418家国有企业样本中,大、中、小、微型企业分别占30.7%、43.6%、24.0%、1.7%。样本中的3602家非国有企业,大、中、小、微型企业各占6.6%、34.4%、53.9%、5.1%。很明显,国有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比较多;非国有企业中,小微企业比较多。这大体上反映了两类企业在规模分布上的实际差异,只是两类企业样本中,微型企业偏少。

  2012年,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总指数评分为3.13分,非国有企业经营环境总指数3.08分,前者比后者高0.05分,二者差异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t=2.25)。一些方面指数和分项指数的差异更大。这表明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在一定程度好于非国有企业。这种情况并不正常,因为一般而言,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处在同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中,他们面临的企业经营环境应该是相同的。而他们感受到的经营环境不同,说明国有企业面临的政策待遇或其他条件事实上好于非国有企业。

  表5报告了2012年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总指数、各方面指数和各分项指数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统计显著程度。在表中,差异的显著性水平达到5%或更高的,都用黑体标出。

  从表5可以看到,在企业经营环境的8个方面指数中,有6个方面国有企业高于非国有企业。其中“税费负担”和“人力资源供应”在5%水平上具有统计显著性,另有三个方面指数差异虽不显著,但下面的一些分项指数有显著差异。例如“政府行政管理”方面指数项下,国有企业对“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价显著好于非国有企业,但面临较多的“不必要干预”,两者抵消后使该方面指数差异不显著。再如“金融服务”方面,国有企业难的情况明显少于非国有企业,但民间融资渠道不如民营企业畅通,两者相抵后使“金融服务”方面指数差异不再显著。

  上述情况说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确实存在着事实上的差别待遇,影响了非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有必要进行政策清理和调整,使各项政策和各级政府行政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一视同仁。

  本节考察不同规模企业的经营环境现状,对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在经营环境总指数、各方面指数的评价进行比较bob半岛官方网站。2012年,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经营环境总指数分别为3.20分、3.09分、3.07分、2.98分。很明显,企业规模越小,经营环境越差;微型企业评分偏于负面。而且各类企业间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显著性。

  表6列出了2012年不同规模企业经营环境总指数、方面指数和分项指数的评分及其差异。统计显著水平达到5%的差异都用黑体标出。表中有5个方面指数和更多的分项指数在不同规模企业间有显著差异,分项指数包括政策公开公正公平、正规金融服务、税外收费、人力资源供应、中介组织服务、电力供应等。此外如“法制环境”方面指数,虽然在大、中企业之间,及小、微企业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大中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之间差异显著。

  在本节中我们考察不同行业企业在经营环境总指数和各个方面指数的差别。2012年调查的全部样本企业分布在19个行业。在下面的分析中包括18个行业,有个别从事“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的企业未包括在内。

  通过对18个行业样本企业经营环境的评价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一些不同行业的企业经营环境有明显的差别,可以大致归纳为如下三类:

  第一类,企业经营环境评价明显低于样本平均评价的行业有:采矿、建筑、金融、房地产、教育、卫生和社保福利。

  第二类,企业经营环境评价在平均值上下波动的行业有:农林牧渔、制造、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居民服务。

  第三类,企业经营环境评价明显高于平均值的有如下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文化体育和娱乐、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此外还有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bob半岛官方网站

  表7(略)显示了按上述三类行业分类的各行业分方面企业经营环境指数。其中电力行业(包括热力燃气等)按其行业属性分类,列入了第一类行业(下文将具体解释)。最后两行提供了三类行业经营环境评价的差异及统计检验结果。

  第一类行业,其企业经营环境总指数及多数方面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全部样本评分的平均值。这些方面包括政府行政管理、法制环境、税费负担、金融服务、企业经营的社会环境。只有人力资源供应方面评价明显高于全部样本平均值,说明这些行业可能由于福利待遇方面的原因,对求职者较有吸引力。

  回归分析显示,第一、二类行业在8个方面指数中的5个,经营环境差异达到1%或5%的统计显著水平。尽管个别方面指数的差异为正值,但第一类行业的企业经营环境总指数还是明显低于第二类行业(显著水平10%)。

  第二类行业的经营环境总指数和各方面指数都大致相当于全部样本平均水平,但低于第三类行业,而且多数具有统计显著性。

  1.资源性。其中采矿业和房地产业(与房地产相关的还有建筑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矿山资源和土地资源,这些资源的分配权由当地政府掌握,具有垄断性,而不是或不完全是按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来分配的。

  2.垄断性。例如金融业具有垄断性,几家大银行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又有利率等方面的政策限制或保护;小型民间金融机构受到准入限制,很难进入。

  3.双重性。教育和卫生行业具有提供公品和提供私人产品两重属性,其中公立机构由于担负公共服务职能,在政策上受到保护,相对于机构具有优势,但同时也在经营上受到种种限制,因而又有某些劣势。例如,公立医院的医生工资水平受政府控制,可能远低于市场决定的工资水平。但公立医院医生又可以凭借公立医院的处方权和医保报销的便利条件给病人开大药方,获取高额回扣。这类领域同时也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容易形成卖方市场,与垄断性行业有某些相似之处。

  上述这些情况反映了一个共同特点:这些领域的市场竞争性受到限制,对企业经营环境有不利影响。而这些问题又都与这些领域的政府行政管理、法制建设以及政策导向的公开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直接相关。

  还需要注意,在垄断性行业中,企业可以分为具有垄断地位和不具有垄断地位两类。前者在市场份额和其他方面占有优势地位,企业感受到的经营环境可能更好;后者就企业数量而言可能仍占大多数,但地位相对不利,经营环境更差,因此也会使行业经营环境整体评价变差。但如果行业样本中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占有较重,就可能改变评价结果,使行业总体评价提高。

  在垄断性行业中,电力行业是一个例外。该行业垄断程度高,理应归入第一类行业。但同时其企业经营环境评价不仅好于其他垄断性行业,也好于竞争性行业。我们发现这一特殊性与以下情况有关:即在电力行业的样本企业中,国有企业占该行业样本企业的66%,该比重远高于所有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比重(最高不超过37%)。在本部分的第一节中,我们发现国有企业对企业经营环境的评价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电力行业的情况可以看作上述情况的一个写照。

  表8显示,样本企业中,第一类行业(未包括电力)的大、中型企业比重高于第二、三类行业,国有企业比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后两类行业,但差异不很大。而样本中电力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比重远高于其他第一类行业和二、三类行业的国有企业比重。这说明,电力行业经营环境评价高于一般,其实反映的是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待遇的差别。

  第二类行业包括制造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以及商务服务和居民服务业,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小微企业数量大(但样本企业中的小微企业比重低于实际分布),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也显著小于第一类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垄断(铁路除外,但样本企业中基本上不包括铁路企业),基本上是具有高度市场竞争性的行业。与第一类行业相比,可以发现市场竞争程度高的行业,企业经营环境高于垄断性和竞争不充分的行业。这说明公平的市场竞争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三类行业包括信息传输和服务、环境保护、科研和技术服务、文化娱乐等随着经济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主要属于竞争性较强的领域。这些行业的企业经营环境普遍好于第二类竞争性行业。根据经济学的垄断竞争理论,技术进步或者品牌效应会在一定时期给某些企业带来某种垄断地位,使之获得超额利润。不过这种类型的垄断并不排斥市场竞争,在存在这类垄断的情况下,仍然可能靠市场竞争来推进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因此第三类行业更好的企业经营环境仍然与市场竞争性紧密相关。上述三类行业的比较说明,市场垄断确实是显著影响企业经营环境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不过,不同行业的垄断性是由不同原因导致的,需要采取的对策也是不同的。

  例如在行政保护导致垄断的领域,例如金融领域,主要应减少政府干预,并通过政策调整减少行政壁垒,促进民营中、小、微企业进入,扩大竞争。

  在资源性和天然垄断性领域,重要的是要在制度上保证矿山、油气、土地等资源的分配公开、透明和具有竞争性,杜绝黑箱操作、钱权交易;并合理运用资源税等杠杆调节资源收益分配,保障分配的公平性。

  在医疗、教育等具有生产公品和私人产品双重属性的领域,既需要保持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双轨制运作,以发挥市场竞争提高效率的作用,又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证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以下我们将各省份按东、中、西和东北四个地区分组,观察企业经营环境在地区间的差别。表9给出了各地区的企业经营环境指数的进展情况。

  首先从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的企业经营环境始终好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而东北和中部又好于西部。其次从变化幅度看,在2006-2012年期间,东部地区总指数评分上升0.12分,东北地区上升0.19分,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上升0.16分和0.19分。东部地区企业经营环境改善幅度小于其他三个地区。

  比较各地区各方面指数的进展情况,我们发现各地区7个方面指数的高低排序,基本上是同构的,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大体上依次为人力资源供应、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社会环境、政府行政管理、法制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2012年与2006年相比,只是金融服务的排位上升了,其他排列顺序基本未变。这说明各地区的企业经营环境虽然在程度上有明显差异,但面临的问题是类似的。

  2012年,东部地区除人力资源供应外的大多数方面指数评分仍然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的多数方面指数评分仍然低于全国其他地区,但在法制环境和诚信社会环境方面已经超过了中部地区,在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方面与中部持平。因篇幅所限,这些方面指数不再一一列出。

  表10表示了各地区在2006-2012年期间各个方面指数的评分变化。可以看到,各地区除基础设施条件以外的所有方面指数评分都有提高,金融服务方面评分提高较大,而各地区基础设施方面的评分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东北地区大部分方面指数提高的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政府行政管理方面除外);西部地区有一部分方面指数的提高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大部分方面指数的提高幅度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各地区企业经营环境的差距在大多数方面有所缩小bob半岛官方网站

  本报告依据四次全国范围企业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对2006年到2012年期间的全国各地企业经营环境总体状况及变化进行了评价,有以下主要发现:

  1.在2006-2012年期间,全国企业经营环境在总体上趋向于改善,但目前仅略好于中性评价,还需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2.但在其中的2009-2010年期间,各地企业经营环境普遍发生了负面变化,主要是因为大规模政府投资和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对市场机制有排挤作用,尤其对民间小、微企业的经营有明显不利的影响。此外当各级政府被赋予巨大的资源配置权力时,政府的公开透明、纪律约束和外部监督就非常关键,否则可能导致滥用权力、错配资源、贪污等现象,对企业经营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在2011-2012年期间,多数地区企业经营环境有所改善。

  3.近年来津、沪、京、浙、苏五省市的企业经营环境稳定地居于全国前列,但相对排序有变化。企业经营环境相对比较落后的主要是部分中西部省份,但相对位置变化很大。绝大多数省份在2006-2012年期间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4.调查发现,以下一些因素对相当数量的企业构成主要经营障碍,依次是:政府行政管理问题(最主要是政府行政和政策公开、公平、公正方面的问题)、税费负担问题,以及人力资源短缺、金融服务不到位(主要是难)、法制环境不健全。这说明推进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对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有巨大潜力。

  5.调查发现,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评价显著好于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的评价显著好于中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经营环境最差。说明不同类型的企业仍然面临有差别的待遇和政策环境,不利于公平竞争,亟待改善。调查同时还发现资源性、垄断性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业,企业经营环境总体上差于充分竞争的行业。在这些行业改善企业经营环境,需要不同对策,包括减少壁垒、扩大竞争,提高透明度和资源收益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完善制度环境。

  6.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企业经营环境始终好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而东北和中部又好于西部。但近年来东部地区企业经营环境改善幅度小于其他三个地区,因此地区间企业经营环境有缓慢收敛的趋势。

  [1]樊纲,王小鲁,朱恒鹏.2011.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统计局.2009: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DB/OL].国家统计局网页.

  [4]世界银行,2007.政府治理、投资环境与和谐社会: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的提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改善投资环境,促使人人受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6]王小鲁,樊纲,李飞跃.2012: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2011年报告[M].北京:中信出版社.

  [7]王小鲁,樊纲,刘鹏.2008:中国企业家经营环境调查报告(2007),李兰.2008中国企业宏观环境:企业家VS经济学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Copyright © 2002-2024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备案号:鄂ICP备170261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