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bob半岛有限公司官网!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邮箱:bobbandao@126.com
电话:0898-6666888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bob半岛有限公司 在线咨询

新闻中心

bob半岛开展水环境治理十篇

发布日期:2024-01-03浏览次数:

  bob半岛开展水环境治理十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力度”的战略决策,按照省、市、县经济工作及城镇化工作会议“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部署,坚持依法治理、持续治理和常态管理,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努力开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新局面,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完成“十二五”环保规划目标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一)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力度。加强重点行业、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综合治理扬尘超标、机动车尾气排放、秸秆等农作废弃物露天焚烧,重点开展城市PM10检测并加大治理力度。县城区大气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在2013年基础上下降5%,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5%以上。

  (二)强化饮用水源环境安全监管。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含建制乡镇)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集中督促检查。重点督促检查六个方面:是否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区是否设立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保护区内是否设置排污口;一级保护区是否有新改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是否有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其他有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二级保护区内是否有新改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饮用水源保护应急预案和各项措施是否落实。

  (三)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的监管。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严格监管,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场(小区)环境监察工作指南》和县政府《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对规模化畜禽养殖生产设施与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污染防治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监察;对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和畜禽粪便储存利用场地进行监察;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情况监察。配合县畜牧局开展督促检查,依法查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对存在问题的养殖场要督促落实整改。治理畜禽规模养殖场5家、畜禽养殖专业户18家。

  (四)持续推进流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项目。在5个乡镇的35个村庄实施郪江流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第二批项目。预计投资4000万元,对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散养畜禽污染进行治理。

  (五)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检查城市污水收集设施(管网、沟渠等)是否达到要求,有无分流、漏渗、破损现象;督促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污泥按规定处理,按规定进行排污申报。

  (六)规范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检查垃圾收集、处理是否符合《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指导意见》要求,重点监督检查:生活垃圾运输有无抛、洒、滴、漏、吊挂现象;河边、路上、屋前、田间有无零星垃圾堆放;垃圾收集(桶、池、房、站)是否规范;督促垃圾填埋场按规范处理生活垃圾,正常稳定运行渗滤液处理设施,按规定进行排污申报。

  (七)深入推进“环境保护三下乡”活动。加快农村环境宣传、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表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进行监测,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违法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加强乡镇污水处理厂、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监管,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的监管,完善农村“八小”行业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依托电视、报纸、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加强环境宣传报道工作,设置固定的环境保护宣传栏,积极开展乡镇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培训工作。

  (八)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社区、进机关活动。一是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对城市管理责任街区进行大扫除,重点对“牛皮癣”等违规张贴的广告进行清理,彻底清理街面卫生死角,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二是开展环境卫生清洁行动,各股室、单位每周对办公场所进行一次彻底扫除,全面清扫卫生死角。切实做好办公区域的清洁扫除和保持工作。三是开展城乡交通环境整治行动。组织单位驾车人员学习交通法规,规范驾驶,文明驾驶。确保节假日期间安全畅通,城乡交通秩序井然。

  (一)加强组织领导。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任务重、范围广。各股室、单位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与工作时限,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前,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环境污染整治方案,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会作了专题研究,大家思想统一,认为环境污染整治非常重要,刻不容缓,计划用三年时间即到年全面完成环境整治任务。等一会儿副县长还要传达省、市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会议精神。下面,我先代表县委、县政府,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如果有人问我,发展得怎么样?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发展得很好,也很不容易。并逐一向他介绍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比如:①人均已接近*美元;②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已前进到第*位;③有几个产品已影响世界市场;④已拥有家上市公司,家等待上市,一批企业准备上市;⑤家企业承担个国家*项目,家企业建设了部级技术中心,有一批高技术人才,有外国专家在工作和生活;⑥已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基础;⑦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等等。

  如果有人问我发展的压力是什么?我的回答是:①土地资源少;②环境容量小;③城乡差别大;④建设任务重。

  如果有人问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我的回答是:①农民还比较贫穷;②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环境问题已成为上上下下高度关注的一个大的社会问题。

  对待环境污染问题,县委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就是必须治理,而且必须加快治理。今天的这个会议不是解决要不要治理的问题,而是解决如何加快治理的问题。

  第一句话,的部分企业有污染,特别是几家大的医药化工企业污染确实严重,但是他们对的贡献也很大,要“两分法”,不能讲到污染就不讲贡献。同时,为了减少污染,他们已作出了很大努力,相应地已减少了污染源和污染面。

  第三句话,在南岩的污水处理厂,当时我们在抓紧建设,抓紧投产,按照那时的进度,现在该建好了。新嵊合建后,这项工程至少要推迟三年时间,预计到年才能完成。

  第三句,展望未来,走生态型统筹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决策,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我想用这三句话来统一大家的思想,用“大道理”来管“小道理”,整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即“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

  环境污染整治,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恶仗,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抓好污染整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县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以及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是生态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去年,我们确立了“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以城带县”发展战略,把“生态立县”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召开了生态县建设动员大会,出台了《关于生态县建设的实施意见》,各镇乡、各部门围绕生态县建设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基础工作,形成了党委决策、政府实施、监督、政协支持、分级管理、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公众参与的生态县建设机制,特别要指出的是,我县企业家觉悟早,认识到位。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我县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充分发挥环保决策的调控作用,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引导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或无污染的项目,严格控制污染项目,年至今,审批项目环评执行率*,“三同时”执行率*。我们支持和引导医药化工企业外迁寻找发展空间,继实施原料药车间搬迁计划后,药业原料药厂又将整体搬迁,到目前,先后有*多家企业把生产基地或污染相对严重的原料车间迁到县外,外迁企业实际在外投资已达*亿元。近年来,制药、、药业等骨干企业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先后淘汰了*条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线,停止了一批重污染产品的生产。医药化工行业正从以化工为主向以医药为主转变,生产正从化学合成向原料外购或生物制剂方向转型,产品正从医药化工中间体向制剂成品发展。

  三是生态实事工程稳步推进。在建成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县城污水综合治理,出资*万元合建污水处理厂,投资*余万元累计建成县城截污干管*公里,截污收集能力达*以上,还组织实施了江分段蓄水工程。同时,全县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达*万亩,其中建成面积万亩,整治清水河道*公里,建设绿色通道*公里,“青山白化”治理率*,部分废弃矿山还积极开展生态复绿工作。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绿色细胞工程遍及全县,累计建成无公害农林产品基地*万多亩,有*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部级认证,已建成省级生态镇个,市级生态镇、村个,还涌现了一批绿色单位。

  四是污染防治能力不断加强。在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区域废气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进展的同时,我们督促相关企业开展面源污染控制、生产工艺废气治理和废水处理二次废气捕集等臭气污染防治工作,建成座医药化工废渣焚烧炉,年处理能力达*吨,并实现了城市生产垃圾无害化处理。

  五是环境治理工作扎实开展。主要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工艺革新,不断改进和完善工艺设备,从根本上降低污染产生量,近年来共投入亿元,家企业已通过环境质量体系认证。我们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治污设施投入,全县累计已投入资金亿多元,建成各类污染防治设施*余台套,其中制药、、药业、实业、集团等都有省、市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我们还加大了执法监督力度,坚决关停不法排污企业,从严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总之,近年来的工作为环境污染整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把整治工作抓紧抓好。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眼前与长远、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既追求增长速度,更追求增长质量,既追求增长目标的完成,更追求经济结构的变化、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要求,省政府部署开展了“*”环境整治行动,对我县提出了十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何谓“*”,“”是指包括在内的水系及运河、平原河网,“*”是指*个设区市,也指*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江流域段被列为*个重点监管区之一,*年省里到督查调查过几次,并且力度一次比一次大,所以我们的压力相当大,任务相当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环境污染整治,解决环境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根据调查和分析,我县还存在着一系列环境污染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江水污染问题,城关及下游污染严重,交界断面水质超过国家Ⅴ类标准,离规定Ⅲ类水质要求相距甚远;二是县城局部区域阵发性臭气问题,群众反响十分强烈;三是县城噪声污染问题,交通噪声超标严重,功能区噪声达标率较低;四是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农药、化肥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已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构成了较大压力。建设生态县,生态环境是前提,也是基础。抓好环境污染整治,是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途径,只有扎扎实实抓好环境污染整治,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生态县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县政府与市政府签订了环境污染整治目标责任书,整治期限为*年至年,整治重点是江城关段水环境、医药化工企业的阵发性臭气和县城的声环境,整治的总体目标为:用三年时间,通过开展水、气、声环境、工业污染、县城环境污染及农业农村污染专项整治,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环境监测和执法能力,到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建成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环境污染防治能力明显增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们总的想法和做法是:一控(严格控制新上有污染的项目)、二治(整治有污染的企业)、三迁(污染特别严重的企业车间要外迁)、四调(调整产业、调整产品)。

  ⒈积极开展水、气、声环境整治。要认真组织实施江、江、江“三江”流域污染防治计(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划,*年底前编制完成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加大水库及各镇(乡)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巩固集镇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成果;加快城市截污管网建设进度,配合污水处理厂建设,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污染企业监管,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提高水环境质量。要开展县城局部阵发性臭气整治工作,加强医药化工企业面源废气、点源排放废气和废水处理产生的二次污染废气防治,改善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要开展县城噪声达标区创建工作,加强对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管理,划定禁鸣喇叭区域(路段)和时间,年底前必须完成该项创建工作。

  ⒉积极开展工业污染整治。要取缔“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坚决关闭、取缔列入原国家经贸委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中的项目;限期关闭未经工商登记、环保部门审批的污染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未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和环保审批手续的,一律予以取缔。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重抓好重点医药化工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原料车间外迁,争取通过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完成以医药化工企业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对不能稳定、全面达标生产的企业,*年底前必须完成限期治理任务,不能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由县政府责令停业、关闭。要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积极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对超标排放、超总量排放污染物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要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理念,争创省级生态工业园。要规范工业企业排污口和清下水系统排放口设置,完善清污分流,重点污染源完成在线监测建设工作,建立与市级联网的环保监控平台。对*吨(含)以上燃煤锅炉实施脱硫工程,脱硫率达到*以上。

  ⒊积极开展城镇环境污染整治。要支持污水处理厂建设,建好与交接的污水管网系统,到*年底确保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废水能够纳入处理。要按照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要求,加快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医疗废物处置必须达到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要求。要强化县城大气污染防治,巩固“烟尘控制区”创建成果。

  ⒋积极开展农业农村污染整治。要根据生态功能区环保要求,制定出台畜禽养殖禁养、限养规定,划定禁养区、限养区,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提高畜禽排放物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同时,重视做好水域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品基地,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推广使用有机化肥,削减化肥、农药使用量。要大力实施村庄整治,推进河道和小流域综合整治,减少水土流失。要继续开展“青山白化”治理,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⒌积极开展环境监控设施建设。要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年底前配合完成江—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并与省、市联网。建成城关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并与省、市联网。对重点污染源(包括水、气)实行在线监测,并实行省、市、县联网。

  环境污染整治困难多,责任大,时间紧,我们一定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打好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一家一家抓,一件一件抓,一天一天抓。

  ⒈要明确责任。县政府已经成立全县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县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方案》,围绕环境污染整治目标和重点,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了相应的责任单位,并把环境污染整治纳入生态县建设考核体系,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业绩考核体系。各镇乡、有关部门也要抓紧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集中精力具体抓,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⒉要形成合力。环境污染整治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环保、发改、经贸、建设、农林、国土、水利、交通、监察、科技、公安、财政、工商等部门和镇乡要按照职能定位,明确工作职责,相互协调配合,认真研究有关政策措施,形成环境污染整治的合力,推动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顺利实施。要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和环境警示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风尚。

  ⒊要加大投入。按照建立公共财政要求,建立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逐步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重大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建设项目优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国债等各类生态环境专项补助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实施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积极探索环境污染整治与城市开发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改善环境中提高城市开发效益,在城市开发中积累环境整治资金,形成环境污染整治的良性循环。

  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为260天,县城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渭河干流渭南段水质得到明显改善;COD排放量降低10%以上;进一步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渭南市区、华阴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工业废水、废气、粉尘得到妥善处置并达标排放;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城市居民文教区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基本达标。继续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区、秦岭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和矿产资源保护区建设,抢救性保护一批珍稀濒危物种,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

  二、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1、坚持环保基本国策,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政府和部门都要有一位领导分管环保工作。

  2、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建立环保监管机制;县市区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监管制度,责令严重污染单位限期治理和停产整治,负责召集有关部门专家和代表提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意见。

  3、将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

  市、各两级都要建立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环境应急指挥系统。配备应急装备和监测仪器,举办防范污染事故的培训,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建立并落实环境污染事故信息报送责任制。建设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市区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和渭河干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全市污染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测网络。提高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辐射的标准化和能力建设。开展各类污染源的全面排查工作,重点排查河流沿岸、饮用水源地和城镇居民集中区附近的重点排污企业隐患,同时加强对交通干线、矿产资源开发区等重点部位的监控,切实加强对环境安全的监管。

  市污水处理厂保持正常运行,市区和华阴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市医疗垃圾集中处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筹建市区二期集中供热工程,新建市区天然气加气站。拆除改造市区100台燃煤锅炉,30-50家宾馆饭店改用清洁能源。韩城市、澄城县、合阳县、大荔县、蒲城县垃圾处理场、华阴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韩城市、华县、富平县、潼关县污水处理厂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督促完成陕西华山化工集团一期氨回收工程、省焦化厂污水处理工程、秦岭(华)发电有限公司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烟气脱硫前期准备工作、韩城发电厂污水处理工程和4#机组烟气脱硫工程、陕西长宏铝业有限公司电解铝含氟气体净化回收工程、澄合矿务局发电厂2#炉静电除尘工程、华阴市良木污水处理工程等一批限期治理项目。

  1、完成《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方案》确定的年度任务。渭河及其支流上的重点污染源全部实现废水达标排放,淘汰、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尤河COD年排放量比2003年削减30%;关闭年生产能力在3.4万吨以下的化学制浆造纸企业和2万吨以下的废纸造纸企业。进一步完善造纸企业治污设施,南七等企业的污污设施能力要与其生产能力相匹配,造纸企业要做好治理设施的升级换代工作,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2、大荔鼎盛、高新区高迪尔、蒲城兴隆等果汁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成运行,其余果汁企业进一步完善治理设施,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3、继续加强医疗废水的治理,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50床以上医院都必须按照医疗废水处理技术规定,限期完成含菌废水治理,50床以下的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并通过验收。具体项目为:

  4、继续抓好临渭区尤河、澄城县五一水库、韩城薜峰水库、华县小夫峪等饮用水源保护工程;严厉打击污染饮用水源的违法行为,确保饮用水安全。

  1、水泥企业立窑粉尘治理继续推广大布袋除尘技术,实现各各工段粉尘达标排放并通过验收。具体项目为:

  在冶金、建材、能源等行业和韩城龙门生态工业园区、澄城工业园区、蒲城县城以北水泥企业集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各县、市、区依法对2-3家重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在临渭区、蒲城县、韩城市、华阴市配备辐射防护监督员;开展危险废弃物调查登记,建立危险废弃物数据库。

  进一步扩大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覆盖面,把监管落实在基层,落实在企业。开展工业园区规划环评试点,完成澄城工业园区和蒲城医药园区、临渭区渭北工业园规划的环评审批,逐步开展对有关行业发展规划的环评。继续抓好电石、焦化、铁合金、造纸、果汁、钢铁、采选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加强“三同时”监管。

  合阳果汁厂二期扩建项目“三同时”污水处理工程通过验收;完成万里焦化有限责任公司30万吨机焦生产线“三同时”建设。

  坚持保护和建设并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加强渭北煤炭开采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巩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整治的成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继续实施韩城市阳山庄、潼关县善车峪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抓好合阳县、大荔县生态示范县建设,白水县尧禾镇、合阳县皇甫庄镇建成市级生态示范乡镇。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试点,完成试点规划编制,实施2-3项重点工程。制定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点建设标准,启动若干示范点建设,抓点带面提高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推动畜禽养殖业规范化管理。开展风景名胜区专项执法检查,加强旅游业的环境保护。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认真落实环境监管制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重点查处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开发建设和开展旅游或在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按照有关规定切实抓好排污费征收工作,管理和使用好环保专项资金。

  实施重点行业污染源限期治理和挂牌督办,实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实施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工程。

  全面开通12369环保投诉举报电线小时值班制度,重视环境工作,建立“环保局长接待日”制度,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由县市区政府印发,组织开展一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联合干部培训机构加强对环保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环保培训。深入开展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环境友好企业等创建活动。富平县、合阳县要抓好环保“三个一”示范工程。各县(市、区)完成环保信息网站建设。策划组织好“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环境纪念日的纪念活动。组建以中小学生、离退休干部为主体的环保志愿者队伍,开展环保公益宣传活动。

  环保部门要参与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不断完善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环保法律法规部门职责,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委员会的作用,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企业承担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责任。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环境信息,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和环境法治意识。

  矿产资源开采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烛光,带来了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却造成了矿山环境的破坏,尤其是部分省、区露天煤矿的开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矿山地质环境恶化,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束缚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透视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环境的破坏问题,旨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循环经济原理,指导矿产资源综合开发,促进延伸矿产资源产业链,实现固体、液体和气体废气物的零排放,通过长期的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重建进而达到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整治双赢的目的。

  矿山环境问题,是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各类环境问题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矿产资源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而相伴而生的大量矿山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严重影响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社会安全。

  目前我国矿山环境问题较多,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即采矿活动破坏了大量耕地和建设用地;采矿诱发地质灾害;采矿使矿区水均衡遭受破坏,产生各种水环境问题;矿山开采中废气、粉尘、废渣排放,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采矿破坏自然地貌景观,影响整个地区环境的完整性。据2004年度《

  目前,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积极开展了一些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基础资料还很欠缺。由于我国的矿山种类比较齐全,矿点分布广,采矿企业众多。针对同一矿种,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成分的采矿企业在采矿水平和采矿方式上相差很大,对环境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调查难度极大,从而导致对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现状基础资料还不完善。

  第二,矿山恢复治理目前虽然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但投资主体仍然还是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社会资金的投入还有待加强。

  第三,在治理项目管理上,除了参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外,还无其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办法出台,给项目的组织实施带来一定困难。同时,由于缺乏一套成熟、可行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规程和一套适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预算定额标准,治理项目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各项目技术工程手段与费用定额还亟待规范。

  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悠久,历史遗留下的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因露天采矿、开挖和各类废渣、废石、尾矿堆置等,直接破坏与侵占大量土地;矿山开发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有增无减;采矿疏排水破坏了地下水系统,井泉干枯,人畜饮水困难。这些都严重影响矿区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也使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十分艰巨繁重。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持续、稳定的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将持续增加,由此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加强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已刻不容缓。进一步加强矿山环境治理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及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和科技三部委联合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矿山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努力提高矿山环境治理水平。同时坚持“强化法治,综合治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基本原则,“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第二,加快编制《全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鉴于目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为科学、合理地指导和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全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必须着手开展全国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要根据确定的目标,按轻重缓急提出与治理的主要任务。主要任务包括:对矿山开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矿山开发利用的“三废”处理、矿山土地复垦、矿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及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等。

  第三,明确重点。在目前国家财礼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实施重点突破以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进来。目前,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的一大特点是历史欠账太多,治理工作要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为重点,提出具体的包括矿区损毁土地复垦,矿产开发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和地下水位下降、边坡失稳、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防治,矿山废石、矿渣、尾矿等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及矿山环境监测等在内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

  第五,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和完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进一步拓宽矿山恢复治理产业化以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

  第六,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规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预算定额标准》的建设,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各个恢复治理项目的工程质量。

  解决矿山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必须明确指导思想,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延伸相对资源产业链;全天实行矿山生态经济管理,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矿产品综合开发;要把矿山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的决策管理,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最终实现矿山废渣、废气、废水的零排放;积极进行矿山环境整治,高标准立体式复垦、恢貌、绿化、美化被破坏污染矿山,达到资源开发效益明显和矿山环境双赢。

  这次会议是国务院批准召开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在今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总指示:“要加快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治理。从目前治理进度看,时间已经过半,但任务完成还没有过半,一些地区离国家确定的治理目标的差距还很大。要严格按照国家“*”计划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分解治理任务,落实治理资金,加快治理进度,按期完成国家确定的重点地区环境治理任务”。总理一直十分关心重点流域环境治理,他最近批示:要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坚持采取节水、调水、清淤等综合措施,始终不放松污染源的治理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水污染问题。培炎副总理多次听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进展情况的汇报,要求认真总结多年来污染防治的成功做法,并在去年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确保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任务按期完成。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总、总理的指示和培炎副总理的要求,总结交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做法,找出差距,落实措施,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国务院对召开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培炎副总理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做出部署。

  根据培炎副总理的要求,*年下半年,我局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重点流域“*”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从评估情况看,重点流域治污工程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已有60%的项目完成和在建,投资完成三分之一;淮河、海河、辽河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完成20—25%,太湖、巢湖、滇池完成40-50%;流域水质有所改善,50%左右的监测断面达到“*”计划目标要求。由于“*”计划批复较晚,治污工作前期进展较慢,去年重点流域区域会议以后进展较快;各流域进展不平衡,太湖流域进展较快,其他地区进展较慢,个别地方差距比较大;部分完工项目不能稳定运行,治理成果还相当脆弱。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共安排2418个工程项目,截止目前,完工项目777个,占32%;在建项目573个,占28%。其中,太湖流域进展顺利,完工和在建项目达到计划任务的90%。淮河流域山东、江苏治污项目进展较快,开工项目均超过60%,河南、安徽进展较慢,项目开工均低于50%。辽河、海河流域完工和在建项目都在50%左右,其中,山东、北京和天津项目开工率在65%以上,河南、河北、山西项目开工率均低于40%。巢湖流域49个项目中,完工和在建的占43%(完工6个,占12%;在建15个,占31%);滇池流域26个项目中,完工和在建的占56%(完工4个,占16%,在建10个bob半岛,占40%);南水北调东线个治污项目,目前完工和在建160个,占62%(完工81个,占31%;在建79个,占31%),其中,山东项目开工率为58%,江苏项目开工率为86%;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于*年底前计划实施338个治理项目,目前完成和在建223个,占66%(完成122个,占36%;在建101个,占30%),其中项目完工率,重庆为38%,湖北59%,四川45%;环渤海地区286个治污项目中,完工和在建192个,占67%(完工88个,占31%;在建104个,占36%),各省项目开工率在60%以上。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总投资1926亿元。截止目前,完成投资645亿元,占总投资的34%,其中国家资金投入147亿元,地方到位资金498亿元。太湖流域完成计划投资60%;淮河流域完成投资83亿元,占计划投资的32%;辽河流域完成投资64亿元,占计划投资的34%。其他流域完成计划投资均不足30%。从总体上看,太湖流域的江苏、浙江、上海,淮河、海河流域的山东以及辽河流域的辽宁资金到位情况较好,均已完成总投资的50%以上。淮河、巢湖流域的安徽,海河流域的河北、山西,辽河流域的吉林、内蒙古以及滇池流域的云南等6省(区)重点治污工程资金到位率较低,仅完成总投资的20%左右。

  *年重点流域国内生产总值为4.8万亿元,较2000年增长了33%。主要水污染物COD入河量从2000年的586万吨下降到*年的555万吨。*年与2002年相比下降14万吨,是“*”以来削减幅度最大的一年。但污染物排放的绝对量仍然很大,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其中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超过环境容量60%以上,氨氮超过环境容量90%以上。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四川等省造纸、酿造,江苏、浙江省化工、印染等重污染行业仍然未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一些地区和城市的排污总量仍在增加。

  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分别有56%、43%和46%的控制断面达到“*”水质目标,太湖、巢湖、滇池流域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减轻。南水北调东线个国控断面中,二类、三类和四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65%、12%和23%。渤海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较*年增加了12%,赤潮发生频次和面积有所减少。

  但“三河”流域仍有超过50%的国控断面水质达不到“*”计划要求,其中,海河流域的山东与河北、河南与山东跨省界断面,淮河流域的河南、安徽跨省界断面,辽河流域的吉林、辽宁跨省界断面水污染仍相当严重。滇池草海水质仍为劣V类;巢湖的总磷和总氮等污染指标仍然很高;三峡库区部分支流水质呈恶化趋势,今春有7条次交流发生了水华;部分流域生态用水没有保障,海河、辽河流域水生态严重失调,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5年断流。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进展,但与“*”计划目标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认识不到位,不能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一些地方只顾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忽视全面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片面追求GDP增长,仍在盲目发展能耗物耗高、污染重的产业,一边治理、一边污染;一些地方对治污工程不重视,没有积极筹集治污资金或未安排资金用于城市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建设,而是热衷于修建大马路、大广场等形象工程;一些地方还存在干预环保执法的现象,包庇环境违法行为,甚至以“化整为零”、“先上车后买票”的方式,违法违规审批建设项目。

  第二,资金投入不足,治污工程建设滞后。到目前为止,投资完成率只有34%,个别省份甚至不足20%。资金不到位、治理工程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一是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工程资金没有按时到位;二是一些地方污水处理收费政策不到位,未能为市场运作提供必要的政策环境,不能吸引银行和社会资金;三是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不能及时发挥作用。

  第三,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结构性污染没有根本改变。造纸、酿造、化工、印染等一些高耗水、重污染行业调整力度不够,一个重污染企业污染一条河的状况仍然存在;技术落后的企业在发展中注重规模扩张,忽视技术升级,粗放型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污染企业治理过程中,重视末端治理,忽视清洁生产,难以稳定达标排放;低水平重复建设屡禁不止,落后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方式普遍存在。

  第四,综合整治不落实,非工业污染日益突出。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加,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染比重不断上升。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其中约70%的用量流失或残存在土壤和农产品中,并最终进入水体。据调查,三湖中约50%的总氮和总磷来自农业面源。畜禽养殖规模和布局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畜禽粪便还田以及综合利用的比例很低。湖泊前置库和湖滨带建设、清淤、湿地保护等生态修复措施不落实。

  第五,法制不健全,环境监管能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比较多,但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规定普遍不严,实际上存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的问题。环保执法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在一些地方还比较普遍。基层环保执法监管手段落后,对违法企业动态监管不力,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企业违法偷排、漏掉、超标排放等问题。

  一是把污染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环境与经济“双赢”。太湖流域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治理污染、提高经济质量的治本之策,把环境保护要求贯彻到产业结构调整中,从源头上降低水污染物排放量,努力做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江苏省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年以来,关闭了100多家污染严重且治理无望的印染化工企业。同时关停了2万吨以下生产规模的14家造纸企业的化学制浆生产线家规模较大、工艺设备先进。总生产能力350万吨的造纸企业,全省造纸产量增加了10倍,污染物总量下降了50%。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较大程度地解决了结构性污染问题,降低了污染负荷。全省从1996年到*年,GDP增长了1.4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近一半,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防治农业农村污染。浙江省安吉县坚持“生态立县”,关闭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造纸、化工等企业,改造竹制品和转椅两大传统产业,培育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全县财政收入从1999年的1.7亿元增加到*年的7.01亿元,五年翻了两番多,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水质状况明显改善,主要入太湖河流西茗溪水质由原来的V类、劣V类提高到现在的Ⅲ类以上。江苏省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有机农业。在太湖和淮河流域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1100万亩,*年农药、化肥使用量比2000年减少15%以上,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

  二是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治理计划。太湖流域各省市落实国家批准的“*”治理计划,结合实际确定工作重点,制定了实施方案,认真督促落实。

  突出重点,加快落实规划。工业污染防治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水达标再提高工程;生活污染治理突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及配套管网建设;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突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和发展生态农业。针对畜禽养殖污染急剧上升的新形势,上海市颁布了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划定了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对散养和不同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实行分类指导,其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做到达标排放。江苏省规定太湖周围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1公里范围内禁止从事水产和集中式畜禽养殖,从总量上控制太湖的水产养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做到粪便的综合利用和还田,目前太湖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经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综合治理,全面落实规划。太湖流域污染防治坚持全面落实规划,不仅坚持工程治理,见到了成效,同时越来越注重生态系统修复,近年来他们加强了汇水区生态保护、湖滨带恢复与保护、水生生物和营养物质进出平衡等综合治理措施,实现了由单纯依靠工程措施治理向工程措施与生态修复并重的转变。

  三是通过创建生态省、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和循环经济试点,促进了流域治理中老大难问题的解决。浙江省是我国创建生态省力度较大的地区,他们把太湖治理纳入生态省建设规划并作为重点,层层签订责任制,将治理任务落实到基层,有力地推动了太湖污染治理。浙江省还将太湖流域所有市(县)全部纳入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以村庄环境规划为龙头,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加大村庄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拖,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进展。无锡市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将五里湖和梅梁湖治理作为创模的重要内容和关键,加快污染源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力量打攻坚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加快五里湖、海梁湖治理进度,*年水质提前达到国家“*”计划确定的目标要求,无锡市也全面达到了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所有指标,获得了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称号。苏州将水污染治理和解决盛泽与秀洲跨省界污染纠纷的老大难问题作为创模的重要内容,积极采取措施,抓出了成效,其所辖的五个市也全部建成模范城市,苏州成为我国最早的模范城市群之一。为了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太湖流域还创建了一批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江苏省已有475家企业或单位通过了ISO14000认证,5个开发区被命名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

  四是制定收费政策,完善市场机制,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短缺与运营效率低是长期困扰水污染治理的难题。太湖流域通过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和社会监督的机制,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政府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是加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二是制定规划,严格执法,依法促治;三是制定收费政策,促进了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工作企业化、运营管理市场化。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水污染治理的市场机制初步形成。江苏省太湖流域各市的污水处理费已达到1.1—l.15元/吨,激活了水污染治理的市场,调动了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治污工程的投资和管护的积极性,预计到*年,太湖流域将形成污水处理能力217万吨/日,超出国家“*”计划规定的167万吨/日近30%。

  五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制,将责任制落到实处。太湖流域两省一市认真落实《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分别出台了有关法规或管理规定,依法治理水污染;成立了政府挂帅的领导机构,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了水质目标考核制度,定期监督检查治理任务完成情况和水环境质量状况;建立奖惩制度,对完成环保目标责任状和为环保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实行边界水质月公示制度,接受公众监督;江苏省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环保监管、地区协商、企业治理、监督、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建立协商机制,消除跨界污染纠纷。近年来,太湖流域局部地区污染严重,经常引发省内和省际的污染纠纷,苏州盛泽镇和嘉兴秀洲区曾因污染问题引发大规模纠纷。江苏、浙江两省为此建立了不同级别的协调机制。嘉兴市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则建立了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在污染联防、事故苗头控制和信息互通等方面保持联系和协调。这种协调解决污染问题的方式对地区有借鉴作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太湖治理的指导和支持。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污水处理收费和产业化的政策;财政部确保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中央资金及时到位和专款专用;建设部加强了对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水利部门开展了调水释污和底泥清淤;科技部加大了重点流域湖泊治理的科技投入,提高了水污染治理的科技含量;交通部加强了船舶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针对重点问题完善法规政策建设。重庆市为防止三峡水库蓄水后出现富营养化,制定了“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剂的通告”;吉林省为强化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出台了“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办法”。河南、安徽、辽宁、贵州、云南、北京、天津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分别制定和实施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源保护、水环境功能区划、污染源监督管理、跨界水环境质量目标考核等法规规章。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淮河流域*年又关停了1500多家制浆造纸企业。山东省制定了严于国家的地方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关闭了年产2万吨以下造纸厂,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8家年产5万吨以下造纸企业和15家年产5000吨以下酒精生产线也已关闭。目前,山东省造纸企业已从1995年的729家减少到214家,草浆制浆企业从500多家减少到24家,废水排放总量大幅度降低,造纸和纸板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4和4.1倍。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河南等地也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三是依靠科技,重视综合整治。各地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科学研究,不断深化对湖泊保护的认识。清华大学在滇池流域开展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科研示范工程,中科院开展了治理蓝藻污染的科研工作,还在巢湖地区研究利用多水塘系统作为湖泊前置库,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入湖提供了科学依据。四是加强规划指导。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计划在流域治理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在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的基础上,各地分别制定地方重点流域治理计划和实施方案,在黄河、南水北调东线等流域制定了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去年在淮河、太湖流域开展了处理污染事故应急演习。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前,编制了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真正体现了环保先行,为保证调水安全奠定基础。

  今年是全面落实“*”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的指示,认真落实培炎副总理在本次会议上的部署,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进度,确保“*”环境保护目标实现。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能否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管理能力的考验。党中央、国务院下决心首先解决我国水污染最严重的“三河”、“三湖”、一海、一市和三峡库区、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问题,并要求在“*”结束时取得阶段性成果。这项决策体现了“”重要思想,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寻求。我们要认真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坚决把重点流域治理任务完成好,进一步加强领导,履行各自职责,按照国务院批复的计划要求,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进度安排,狠抓任务的落实。

  完成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任务,关键是按期完成计划内治理项目建设和运营。今明两年,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要全面开工,排污总量要按计划削减,水环境质量要力争达到规划要求。

  加快水污染治理项目实施进度。对未动工的,要尽快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促进项目尽早开工;对在建的,要加快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对建成的,运营单位要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环保、建设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向社会公布工程建设进度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抓紧落实水污染治理资金。地方要做好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国家和地方资金要保证及时到位;各地要坚决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限期征收城市污水处理费,提高收费标准,达到保本微利水平,保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正常运营;对居民污水收费要考虑低收入家庭实际承受能力,给予适当的减免或补贴;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要先行,确保如期发挥治理设施的环境效益。

  东部地区应尽快完善市场机制,实行污水处理设施的多元化投资、市场化建设和运营、社会化监督,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单位的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逐步引入特许经营制度,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率,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中、西部地区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资金到位的同时,努力筹措资金,增加政府投入;同时,也要加快建立市场机制,开征污水处理费,暂时达不到保本微利水平的,各省(区、市)政府应结合本地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成本,制定最低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并使收费政策逐步到位。

  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强度高、结构性污染严重是重点流域环境问题突出特点。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尽早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污染问题。

  加强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作为环评的重要内容,要优先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要依法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要坚决关闭治理无望的污染企业,要积极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对于新建、扩建项目,必须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对于没有经过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在建的一律停建,投产的必须停产,按法律规定补办环评手续,对仍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坚决关闭。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治理污染的治本之策。各类环保创建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都应体现循环经济的埋念。目前,各类环保创建活动包括生态省(市)、生态示范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生态工业园、环境友好企业等。这些典型是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的结果。近年来,通过各类创建活动,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强度。重点流域要通过开展环保创建活动,解决一批环境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快“*”治理目标的实现。

  流域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协调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关系;协调河流、湖泊和海洋污染治理;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工程措施和生态修复。“*”规划考虑了流域治理的特点,提出了综合整治的要求和措施。今明两年,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化工业污染防治。要认真执行《清洁生产促进法》,所有工业企业都要实行清洁生产。把造纸、酿造、化工、印染等重污染行业作为清洁生产的审核重点,对未达标企业实行强制性审核,已达标企业实行自愿性审核,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改造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促进企业技术升级,真正实现长期稳定达标,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工业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要重点支持清洁生产。建立和完善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和评价制度,向社会公布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特别要把上市企业的清洁生产状况和环境行为向社会公开;对申请上市和扩股企业要严格环境审查,把清洁生产情况及环境行为作为业绩评估的重要内容和上市融资的重要条件。

  二是加强城市水污染防治。重点要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年底达到规划要求。加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做到生活污水进厂,设施稳定运行,杜绝污水处理厂时开、时停、甚至“晒太阳”的现象;重点湖泊、水库和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要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重点湖泊、水库流域和沿海地区要制定办法,加强管理,巩固禁止和限制使用含磷洗涤用品的成果。

  三是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加强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防止面源污染。严格监管规模化畜禽养殖,在切实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基础上,以土地定养殖规模,养殖粪便要全部还田使用。要借鉴太湖做法,在湖泊周围确定一定范围,严禁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厂。调整水产养殖结构,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控制养殖面积。大力发展节水型的生态农业,建设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在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品质。

  四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各地要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做法,结合当地实际,动员农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农村改水改厕地区和人口密集的河网地区,要因地制宜,集中处理处置污水、垃圾,严禁直排河、湖、沟、渠。乡镇企业要适当集中,实行污染物集中处置。

  五是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依靠科技进步,综合实施底泥疏浚、科学调水、水生植物恢复、湖滨带建设等生态工程;建立科学的用水机制,确保河流合理的径流量,保证生态用水;实行清污分流,抓紧解决尾水出路和资源化问题;统筹安排流域上中下游生态保护,加强上游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控制水土流失。

  一是完善环境立法。针对一些企事业单位偷排漏排、污染严重的问题,要落实的指示,在环境立法中加大处罚力度,重点解决执法成本高、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针对立法空白,按照培炎副总理的要求,加快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电子废物污染防治法规的进程;各地也要针对当地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强地方环境立法,制定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为严格执法奠定基础。

  二是积极推行排污许可证。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和实施细则,今年,重点流域要加快实施以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为基础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抓紧完成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明年要禁止无证排污。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的,对不能达到排污标准的,对未经环保审批或违规审批的排污单位,一律不分配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不核发排污许可证。

  三是继续开展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重点流域要以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为重点,集中力量查处小造纸、小酿造、小化工、小印染、规模化畜禽养殖厂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等违法排污行为,重点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凡是不达标或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要限期整改,限期整改期间要限产限挑,逾期不能达标的要坚决关闭;各地确定的期限不得超过*年底。对执法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打击环境违法的行动要长期坚持下去,通过加大打击力度,让违法者付出惨痛代价,形成良好的法制氛围。

  四是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排污单位安装在线监测装置,是落实企业“谁污染谁治理”法律责任的重要手段,是核定污染物排放量、发放排污许可证、征收排污费、实行环境监察的重要依据bob半岛,是建立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环境监管水平的基本要求。重点流域内的重点排污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都要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在线监测装置是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购置在线监测装置的经费主要由企业承担,工业污染治理专项资金要给予适当补助。

  一是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按照环境保的规定,环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流域水质监测网络,共享监测成果,统一环境信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和监测,抓紧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监测体系。

  二是扩大环境信息公开范围。为公众及时、准确地了解环境信息提供全面服务。各级环保部门要公开重点流域水质、省(市)界断面水质状况、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重点企业环境行为、限期治理企业等信息;要定期公布重点流域“*”计划实施进度和重大环境违法案件。

  三是建立环境应急体系。要制定流域突发污染事件和环境敏感区域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配备应急设备,保障信息畅通,建立专家和技术支持系统,提高流域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变能力。

  四是加强水环境功能区和跨界断面水质管理。水环境功能区是根据不同水域的使用功能对水质的要求而确定的。我国水环境功能区已经划定。今后,要改革水质评价标准,依据环境功能的要求,确定环境容量,制定水质改善目标,核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发排污许可证,实行目标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为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合理布局服务。要建立跨界断面水质监督、监测和联防机制。

  五是开展宣传教育,强化社会监督。要继续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环境忧患意识;要加强环保培训,提高各级决策者、广大居民、中小学生和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形式,加强环境宣传,公开曝光环境违法案件,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好经验;积极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认真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强化对环境问题的深度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公众监督和监督。

  海绵城市的理念就是最新的一种城市雨洪管理概念,能促使城市在应对环境变化和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具有良好的应对能力和措施。在此理念下,政府部门加强了重视与投资,进行流域水环境治理能加快治理速度,有效改善流域水污染的现况。

  流域是以水为连接,将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等自热要素与经济、社会发展之类的人文因素进行结合的一种复合型的生态系统。这不仅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对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自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直接引起了资源消耗量的大量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持续加大。城市的发展扩大占用了更多的自然资源,大量的生态用水和耕地受到污染和破坏。而城市流域水环境现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水污染十分严重,到目前为止,城市水环境现状是十分严峻,90%以上的水环境受到了破坏和恶化,大部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质量出现了问题,人民群众日常饮用水的水质安全得不到保证。较为常见的水污染主要表现在:富营养污染、重金属污染、复合型的污染等等。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由于受到工业时代的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用水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2)地下水开采过度,直接导致出现了很多威胁人们生活安全的现象出现。例如,在一些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过大,会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一些城市人口众多水资源需求量过大,开采量过度的情况下会造成地面塌陷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3)流域水环境中,水资源面积开始逐渐减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建设也在高速的推进之中。城市基础道路建设的面积增加,湖泊、河道面积的减少,使城市在遇到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防洪抗灾能力不能满足泄洪排水的要求,会对整个城市的安全造成影响。

  人们开始认识到流域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快速开展了流域水环境的治理工作。但在治理过程又出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没有较好的解决措施,不仅会对流域水环境的治理产生影响,还会严重的制约城市的发展。

  进行流域水环境治理是为了恢复生态水环境,促进流域周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由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不能解决,导致治理项目只能尽量控制污染,不能从根本上治理污染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常住人口也在不断地增加,涨幅惊人,城市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农田耕地的破坏程度也不断加深。自古以来,流域周围都是人口聚集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污染程度自然也是最高的。这也直接导致流域水环境治理速度严重的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在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同时产生了更大的破坏和污染。

  此外,在治理流域水环境的过程当中,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治理的资金投入远远高于生态环境修复的投入。大部分的资金支持都投入到了水环境污染的治理,这样只能加强对于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不能兼顾能够从根本上治理流域水环境的生态修复治理。

  在对于流域水环境的治理过程,往往比较注重对于湖泊、河道等地表水环境的治理,忽视了地下水资源的治理。因此,在治理过程应该加强理解和认识地表水污染与地下水污染之间的关系,受到污染的地表水会以补给的形式渗入地下水,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加强地下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国家于2016年提出了在“十三五”期间,加大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力度。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逐渐成熟,为流域水环境的治理提出了新的建议和思路。于是有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流域水环境的治理方案。其中对于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原则:(1)要将综合治理与生态治理进行紧密结合。以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为指导,将流域水环境和周边环境之间的管理进行合理的处置。(2)加强治理污染工程与恢复生态环境工程,对景观建设与治污工作进行统筹考虑。(3)在进行建设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重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极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尽量降低开发的冲击力。(4)治理流域水环境过程与城市发展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因此需要在治理过程中适应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在保证流域水环境治理效果的同时,促进城市的发展。

  具体治理方案内容:(1)加强河道防洪工程的建设,尽快井河道中的杂物淤泥清除干净,并选择合适的地方拓宽河道,提高城市的泄洪能力。(2)进行截流工程的建设。将旱季产生的污水进行全部截流,从而实现对于污水的净化、储存、调蓄,增加污水利用率。(3)建设雨水调蓄湖,将现有的调蓄湖进行适当的扩充工作,能够使其成为河道的蓄洪区以及城市景观用水的调蓄湖,能够实现雨水的净化储存,使其成为海绵城市理念中最为重要的“海绵体”。(4)加强补水工程的建设。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将在汛期起到蓄滞洪水的作用,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在旱季为缺水地区提供有效的用水。(5)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建立生态水环境景观,恢复绿色植被和被破换的生态系统,从根本上对流域水环境进行治理。

  海绵城市理念在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首先,将海绵城市的理念作为指导,建设调蓄湖、扩宽河道等都符合上流蓄水下流泄洪的理念,有效的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能力。其次,在上游地区建造自然湿地的做法,有效地储存和净化了雨水,并将其作为城市的景观和河道的补给用水,能够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建设截流工程的措施,能将污水与雨水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工作,从而降低了水环境的污染,提高了流域周围城市的水质水量。并且,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流域水环境的治理,将居民的生活环境水平进行了提高。在恢复生态环境快速恢复的基础之上,提升了城市的防洪抗灾能力,做到了可持续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海绵城市的理念之下,进行流域水环境的治理,能够解决我国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问题。有效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带动了流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城市流域水环境的治理,可以有效的修复生态环境,改善环境污染问题。使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水平得到了提高,在增加城市的开发价值的同时,也能促进流域周围城市的经济效益bob半岛、社会效益的提升。

  [1]邓卫东.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路线浅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6(12):168-169.

  [2]雷思聪,李君超.关于新形势下河道治理的几点思考[J].北京水务,2016(02):46-49.

  [3]何造胜.论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1):39-42.

  1.1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矿山开采会伴随着人为和自然的疏干排水,这会造成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以及地表植枯等后果,极易破坏水平衡,而且矿山开采还会产生剥离物、煤泥、废弃催化剂等各种垃圾,这些垃圾随雨水排入河流湖泊或者渗入地下水,以及矿山开采废水的排放,都会严重污染水资源。

  1.2矿山开采对大气的污染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瓦斯以及粉尘等,这些有毒有害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还会加剧温室效应。而且,如果不对瓦斯气体进行科学控制,一旦发生意外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此外,矿山固体废弃物的风化作用也会造成大气污染。

  1.3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由于矿山的开采会造成地下采空,这会影响矿山的稳定性,导致矿山地面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甚至会导致地面沉降、地裂缝,崩塌、矿山地震以及井下突水等强烈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民财产安全,给地质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2.1环保意识不足在矿山的开采中,由于环保意识不足以及企业受利益的驱使,很多地方仍采取“先开采,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只注重矿山开采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2开采技术相对落后我国矿山开采技术、机械设备以及环境治理技术较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一直采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开采技术,而且后期的环境治理也只是走走形式,很难实现环境的有效治理。

  2.3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虽然我国近年来针对矿山开采和环境保护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然而这些法律条例还不够完善,导致有些企业钻法律的空子,而且相关部门的监管也存在漏洞,导致法律体系对矿山开采的制约难以达到预想效果。

  近年来,甘孜州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水位下降,荒漠化严重,从而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甘孜州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允许我们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必须严格执行“先保护,后发展”战略,所以我们在开发资源前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做到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资源。

  3.1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矿山企业要不断加大投入,更新机械开采设备,采用现代化开采技术,减少矿山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开采效率。要结合先进的开采技术,不断减少矿山开采中的固体废弃物和气体污染物,减少对矿山岩结构的破坏,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3.2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监管要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开采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法律的细节,构建行业法规多级法律体系,在法律上对矿山开采的每个环节形成约束。当地政府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开采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环境治理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对监管人员和技术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加大矿山环境治理的力度。

  3.3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水、废料的治理和回收要结合相关法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方针,建立环境保律体系,并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制度。要加强“三废”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废气排放,重点治理有毒有害污水和矿物废料的排放,对矿山的地下水、瓦斯以及一氧化碳等进行有效利用,变废为宝,提高矿山废物的综合回收和利用水平。

  3.4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要结合国家政策,将矿山开采、土地利用、土地恢复与农业结构调整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对矿山土地进行造田复垦,对深度塌陷的矿山可以将其恢复为梯田或者经济林等,大力开展造地复田综合治理,恢复和增加耕地面积。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省、生态市建设的一系列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生态区建设情况,部署今年的生态区建设任务;同时,对水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过去一年,全区各地各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扎实开展环境污染整治,全面推进生态区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建设规划体系逐步完善。生态区建设规划,已于去年11月提交区会讨论并通过,各乡镇的生态乡镇建设规划全部编制完毕。同时,《*水库饮用水源保护规划》、《*区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也已编制完成。二是生态区建设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经济开发区西区管网建设和轻化投资区污水改造工程已经完成;*废弃物生态处理场累计投入8500万元,一期工程已完成80%;4.27公里截污干管已完成90%;*新水厂一期工程已完成总工程的85%。目前,这些工程进展态势很好,今年可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三是生态市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去年我区的10个生态市示范点建设,包括工业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循环经济、废弃矿山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河道整治等,目前都已基本完成。四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结合“十百工程”,去年共创建整治村41个,示范村6个。同时,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0.1万亩、无公害林产品基地0.8万亩;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65%;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46.5万亩,建成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6平方公里;“青山白化”累计治理率达到88%;生态墓区建制村总覆盖率达到96%,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五是重点区域整治扎实推进。王西、外东浦医化企业全部关停,并通过省里验收;对*水库存在的环境问题和隐患进行了专项检查,关停、搬迁水库大坝边工业污染源6家,水库水质达标率为94.4%;对江口12家重点医化企业开展规范化整治,3家企业已通过验收,7家通过预验收,2家进入预验收阶段。六是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安静”四大工程,保持了环境质量的总体稳定。目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79.5%;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93.6%。在去年的市对区考核中,我区环保涉及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工业‘三废’治理率”两个项目考核综合得分排名全市第一。此外,水生态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期间,全区共投资2.26亿元,完成河道疏浚250.7公里,占五年计划的143%,完成河道整治22.61公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污染加剧趋势,地表水监测站位水质达标率达70.8%。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委、区政府,向所有为生态区建设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干部职工及人民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也是一项需要我们全力以赴、持续推进的系统工程。今后一个时期,既是我区“两个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的攻坚阶段。我们必须把生态区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强的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生态区建设各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对生态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可以用三句线.推进生态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在谋求发展时,不能注重一时一地的发展,而要实现长远的、全局的进步;不能光盯着经济指标的完成,而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环境与发展就像是“两座山”,这“两座山”是有矛盾的,但又可以辩证统一。在实践中,我们对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就是经济优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现在就是要通过建设生态区,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起来,来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道理。

  2.推进生态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我区的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特别是可能引发环境突发性事件的隐患仍然存在。近年。

Copyright © 2002-2024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备案号:鄂ICP备17026154号-1